朱文輝 : 倖存者偏差影響投資判斷

分享

很多時候大家討論投資,總是有一兩位朋友,說自己錯過了甚麽、或者曾經買了甚麽,但是早放了,不然就已經是富豪;又或者總有一兩位富豪朋友,說自己最厲害就的就是於早期投了騰訊、Tesla、Nvidia、Apple、甚至比特幣等等。

無疑,這些投對了企業的富豪非常厲害,謙虛的就會說自己好運氣;不謙虛的就會說自己是投資達人,當沒有人相信時,他自己已經知道這個世界會被如何改寫。但接著後續討論的,大多都由普通人主導,因為普通人大多求財心切,總覺得以往曾經錯過了甚麽機會,現在是甚麽甚麽板塊的大時代了!

很多人曾經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候,更多的人其實還是抱著這個思路,思路過程是這樣的:以往誰能想到互聯網會發展到全球可以使用,看看Amazon、Google等,現在世界最大企業,都由互聯網興起而重新洗牌;現在只有部分人理解的板塊,比方人工智能,肯定是世界發展方向,及最能改變世界的科技,如果我們現在All In進場,肯定能為我們帶來巨額財富。

有夢想是好事,對自己分析有信心也是好事,但大家不能忘記生存者偏差(Survivorship Bias)這個詞語。生存者偏差是指在觀察中,只有成功或倖存下來的事物或個體被考慮,而那些失敗或消失的事物或個體被忽略或排除在外的一種誤差。意思就是比方你看著互聯網的成長,你看到Facebook的成功,但是沒有考量Xanga的失敗;你看到Google的發展,卻沒有看到Yahoo的沒落;你看到Amazon的輝煌,沒有看到Pet.Com的失敗。

人總是很難吸取教訓,因為沒過幾年,就會有新的理念出台。我估計人工智能的方向是對的,可是,成功的會不會是OpenAI或者Deepseek,還是會是其他後起之輩,這個很難說。預測方向是投資必須的過程,可以抱著開放心態,但緊記千萬不要過分樂觀,更不要因為自己投資了甚麽,就非常確定地覺得自己投資的企業必能成功,也不要因為某企業太火,而出過高價格購入。畢竟我們說投資,就是一買一賣,你必須能以良好價格賣出,才是真的賺錢。最後引用Elon Musk最近的戲言,希望以974億美元購買OpenAI;Sam Altman原來也是同道中人:不需要了,但如果你想的話,我會以97.4億美元購買Twitter(Elon Musk於2022年10月以440億美元購入Twitter)。

本人持有Nvidia,以上不構成投資建議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