巾幗英雄傳:醫渡科技接入DeepSeek 強勢回歸

分享

當算力成本以摩爾定律難以解釋的速度下探時,一場靜默的產業革命正在醫療AI領域點燃戰火。醫渡科技(02158)早前宣佈將國產大模型DeepSeek連接到其核心平台YiduCore,這步棋不僅牽動股價走出直線反彈,更揭示中國AI醫療賽道正在醞釀的質變。

作為國內最先實現醫療大模型商業落地的企業,醫渡科技自主研發的YiduCore系統已建置起全球最大的中文醫療資料庫,其系統已累計處理55億份授權病歷,涵蓋11億診療人次。這種數據壁壘疊加DeepSeek的推理能力,正在催生獨特的「飛輪效應」,即是當飛輪靜止時需要花費許多精力才能使其轉動,但當它找到動力時,將會越轉越快。

值得關注的是,醫渡科技在2024財年中期已實現經調整EBITDA獲利2,700萬元。未來可以預見,當模型訓練成本大幅腰斬,站在醫療AI研發的角度,其商業化臨界點或許比預期來得更早。

花旗最新報告指出,隨著DeepSeek推動科技熱潮,內地在線醫療股今年以來顯著上升。從基本面而言,該行預期人工智能(AI)能將有助於提高在線醫療公司的營運效率,預期隨著經營利潤率的擴張,在線醫療股的目標價將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。該行點名醫渡科技為「AI+醫療」的偏好股之一,給予其目標價12元。

該行認為,相對於美國同業的今明兩年預測市銷率各為18倍及13.6倍,內地醫療保健AI概念股相對便宜,預測市銷率各為5倍及4.2倍,而在線醫療(如在線零售藥店)及醫療保健AI(如軟件供應商)股的預測市銷率各為5.4倍及4.5倍。

醫渡科技是於2021年赴港上市,當時上市作價為26.3元,儘管現價較IPO作價仍有近七成的折價,但技術拐點與績效拐點的疊加效應正在重塑估價邏輯。目前股價剛突破150日均線阻力位,若能在AI醫療商業化進程中持續領先,重返發行價26.3元並非天方夜譚。但投資者仍需警惕這類醫療科技股當見的股價大幅波動。

這場由算力平權引發的產業變局,本質上是醫療AI從實驗室走向手術室的典範革命。當科技普惠遇上剛需場景,醫渡科技的故事或許才剛翻開序章。

作者:香港女分析師總會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