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市未明動向之際,投資者前輩曹仁超先生有一句名言:「有懷疑,揸現金」。近年美金處於加息週期,銀行的定期存款曾一度有4到5厘的年利率,的確比放在股市任投資回報自由浮沉穩陣。
投資界亦有一句名言,就是一百萬本金,想賺另外一百萬的話,必須艱苦經營,但要將一千萬變成一千一百萬,需要的可能只是利息。文公子第一次聽到這句說話時,是八十年代,當年按揭利率是近廿厘,每年存款有十厘息不是夢。
當然,看息口,也要看通脹率。如果息口跑不贏通脹的話,放在銀行就是虧本的投資。但如果和通脹相比,儲蓄利息是正回報的話,放在銀行的確是不少大型信託或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的佳選。
只要本金多,息口夠高,最吸引者不是每年跑贏通脹,坐享其成的保證回報,而是複利。以往大家上數學課時,都一定學過如何計算利息。本利和就是計算本金聯乘利率而得出的回報。但如果將本利和再投資到存款戶口中,再生出下一個本利和,一路疊加的話,只要期數多,複利的威力是非同凡響的,除非銀行倒閉,風險近乎零。
除了存款利息外,銀行股亦會定期派股息。如果本金不多,放在銀行可能不及投資在銀行股回報理想。銀行也是一盤生意,靠用存戶的錢,借出去收利息,賺的是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息差。但由於銀行須遵從資本充足比率的限制,存款和貸款的比率有上限,而銀行家亦只會借錢給有能力還款的人,只要銀行並不參與胡亂投機,本來就是一盤穩賺不賠的生意。銀行作為百業之母,每次經濟回復上升的話,銀行股必然受惠,現在經濟前景和國際局勢不明朗,想尋找比較低風險而「有升有息」的板塊,銀行股可以考慮,當中龍頭股匯豐銀行(00005)是可吼位襯低吸納的好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