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德華:特朗普如意算盤打不響

分享

特朗普飄忽不定的關稅政策明顯已經到了不得人心地步,資本市場已經用實際行動投票。今次的關稅政策實施本應很理想,但結果卻強差人意。首先特朗普無差異向全球「開炮」,背後是希望看看誰需要美國,同時亦希望通過今次的關稅戰認清及強化盟友之間的關係。其次,對等關稅的談判最理想結果就是大家都互撤關稅,往後更容易做貿易,但顯然而見暫時未有出現所想的理想局面。另外,特朗普一直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生產,開徵關稅當然是其中一個手段,但卻未有認清事實,全球化幾十年各國已經有不同程度的貿易融合,用一刀切形式想迫企業即時回流本土製造根本是不切實際,現時各大美國企業品牌已率先受罪。筆者認為最終高端產業是有望回流一部份,但低端產品已經不可能再在美國生產,即使開徵倍計關稅,產品成本都比美國生產便宜,最終只是美國人民受害。

通過今次關稅戰,人為製造一個「可控」危機,迫使資金避險回流到美國國債資產上都是特朗普希望出現的事件;可惜事與願違,10年期美債價格不跌反升,美債遭大幅拋售,孳息率由不足4%急升至4.5%,反而造了一個債市風暴。從資本市場角度,債市的影響力比股市更大,而美國國債一直都被視為全球市場無風險利率的指標,牽動全球資產價格的走勢。明顯地,市場認為今次關稅政策是大錯特錯,對美國經濟前景及還債能力出現信心危機;當然債市急挫當中亦涉及到一些「基差交易」拆倉,即是借外國基準利率買美債賺中間息差。現時美國長債孳息率升至4.4%以上,表面上是幾吸引,但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基本面改變,美債是否仍然是一個無風險資產就有待商榷,投資者少沾手為妙。除了債市外,美元亦出現急挫,美元指數跌穿100,創出2年多新低;今次關稅政策飄忽不定,大大打擊了市場對美國往後信心,全球去美元化預期會進一步加速,非美貨幣及資產相信會繼續受惠,至於短期內會受政策博弈及市場情緒波動維持在現水平震盪。
筆者認為關稅戰最終是有談判餘地,特朗普亦希望談判的,但取決於時間上用多久,現時各國貿易已經有一定程度影響,遲遲未有共識的話,全球經濟少不免陷入衰退。投資組合上增加非美貨幣及資產比例;股市上,港股會比美股為好,而選股上要有防守性、本土化、現金流強勁及不受關稅影響為主。如果股市突然出現急跌的話,進取投資者可以短線入市博反彈,現時都是以消息主導,急跌後又突然有好消息出來,股市又來一個急轉彎。
權益申報: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,並無持有上述股票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