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《王道財經》由王冠一教授創辦,本著「授之以魚,不如授之以漁」的理念,追蹤重要市場資訊,並致力剖析環球財金大局,務求見微知著,捕捉市場先機。
初創獨角 百花齊放
互聯網經濟除打造不少新興產業,也同時在世界各地造就不少初創企業的誕生。根據CB Insights數據,截至今年3月,全球共有236隻獨角獸分布於27個國家,估值合共超過8,000億美元。然而勢力分布已呈雙巨頭格局,近期在貿易議題上短兵相接的美國及中國,分別坐擁116家及64家獨角獸,大幅領先其他國家。目前估值高於200億美元的獨角獸,都集結於中美兩地。
環顧一眾獨角獸,最多出身自企業服務界別,緊隨其後的分別是電子商貿及金融,而40多隻企服獨角獸中,70%公司來自美國。然而若論界別估值,最高則是總值1,670億美元的金融獨角獸,當中,來自中國的企業佔47%,略勝美國的35%。「三馬系」的螞蟻金服、陸金所及微眾銀行,居功不少。
中美兩國比較,美國初創企業普遍是技術驅動型,皆因當地學府及矽谷培育大量人才,令互聯網產業較其他國家先行一步,坐擁強大的研發能力這競爭優勢下,亦因此出產大量企業服務,以至網絡安全、雲服務及大數據相關的獨角獸。另一邊廂,內地金融、零售及物流等商業基建措施相對落後,惟勝在擁有全球最多的互聯網用戶,存在龐大的需求缺口,配合內地「互聯網+」推行,因而出產大量需求導向型的獨角獸,注重用家體驗及產品創新,滴滴、美團及螞蟻金服都是這方面的表表者。
中美兩地政府均致力培養初創企業,中國本土獨角獸的成長時間更是愈見迅速,以往需時一般九年才逐漸成型,如今已大大縮短至3年。不過,內地作為後起之秀,市場環境仍有不少可改進空間,最主要的是當地法律執行力,知識產權的保護上仍未算全面,侵權問題較美國更嚴重。其次,是內地教育課程仍未能將科研與商業接軌,導致當地仍未能培育出大量科研人才。
許多初創企業志在打破框架,發掘未存於世的業務範疇,獨角獸除有力顛覆世人的生活習慣,也為環球金融市場創造價值。儘管中美關係暗湧四起,但來自兩地的獨角獸時刻爭妍鬥麗,卻為市場注入不少活力,亦正因為此,相信初創企業百花齊放的時代,已正式揭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