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:文化創意業 香港再起飛
香港近22萬人從事文化及創意產業,這個曾被引以為傲的行業,近年似風光不再,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相互競爭,香港應如何自處? 本刋走訪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」,請年輕人自說自話,重點是香港新生代仍活力十足,藍海市場「人冇我有」,只要擇善固執,本地相關產業可振翅再飛。
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主席李培指出,各國及地區皆重視文化及創意產業,雖然彼此在廣義及狹義的界定上,略有分別,但學術歸學術,站在前線就有需要認同特區政府的定義(見圖表)。他說:「11項的分項產業中,香港做得較好的是軟件、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,另一項是活動策劃(Event Management),此項可同時覆蓋表演藝術、音樂及廣告等分項,這是香港的優勢。」
文化及創意產業11 個界別
· 藝術品、古董及工藝品
· 表演藝術
· 電視及電台
· 出版
· 文化教育及圖書館、檔案保存和博物館服務
· 設計
· 建築
· 廣告
· 電影及錄像和音樂
· 軟件、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
· 娛樂服務
資料來源: 政府統計處
八九十年代,世界級藝人例如麥當娜、滾石樂隊等多來港獻藝,香港予人感覺是國際大都會,但2000年後似盛勢不再。「這是不正確的!」李培斬釘截鐵說,這其實是市場改變了,你看台灣樂團「五月天」,韓國女歌手IU等,一樣選擇來港獻藝,而且反應熱熾。這些外來演藝界對新生代來說,一樣具世界級地位。所以香港仍是香港,只是市場在變。
香港創意及文化產業槪況
· 「經濟機遇委員會」確認為六項優勢產業之一
· 佔本地GDP 為4.7%,連續兩年下降
· 產業出口總額4,879 億港元,連續三年輕微下降
· 就業人數21.4 萬,連續5 年皆有5% 增長
資料來源: 政府統計處(2015)
市場變 香港有強項
今年43歲的李培,從事活動策劃行業逾廿年,相當肯定香港在這方面的優勢,所以看好「粵港澳大灣區」為香港帶來的機遇。他說大灣區11 個城市中,香港最具國際視野,表演藝術、娛樂服務及展覽等,由接洽、談合約、活動舉辦到續後服務,香港有大批專才和技術人員配合。無論北上或南下,由香港牽引的商機將比前多。他估計港珠澳大橋9月通車後,再加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通車,大灣區南下的人流、物流、資訊流大增,展覽會、招商會、及招聘會等活動陸續而來。
對於11項產業中的軟件、電腦遊戲及互動媒體,李培指香港跟得很貼,特別是Apps(應用程式)的開發數量,以及技術普及程度可達中學生階層。他指2006年全球才出現第一個App,12年來香港的應用程式發展,幾乎跟世界同步,雖然本地新聞和雜誌類別的Apps最受港人歡迎,但論創意則每每令人有驚喜,最近有一個App,敎人用最便宜方法乘地鐵,便是最佳例子。「我可以想像,大灣區11個城市有不同的交通需要,本地寫Apps的年輕人可盡顯身手。」李培雀躍地說。
欠演出地 窒礙發展
文化及創意產業中,香港有何弱項? 李培承認,電影及錄像和音樂、表演藝術這兩個項目,業界表現的確未盡人意。以音樂為例,Cantopop (粵語流行音樂)曾經是世界華人文化指標,但今日香港樂壇如何努力,總有拉牛上樹的感覺。李培歸咎於本土樂壇的表演平台太少,音樂人才青黃不接,以及培訓不足。
他分析,內地唱作人創作一首歌,全國23個省可在免費、收費的平台播放,途徑多如牛毛,香港卻仍停留在電台派歌階段,如果没有YouTube,大家連「天水圍好聲音-羅凱鈴」也走寶了。
李培補充,本地欠表演平台的惡果,其實也發生在表演藝術上,以話劇為例,劇團有資金排演項目,卻無場地表演非鮮事。韓國首爾大學區,可支持一個擁50個劇場的表演區,香港的西九文化區講了這麼多年,結果又如何呢?政府對本地的文化及創意產業,確實做得太少。
大灣區 VS 大香港
國務院主催的「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文件」快將面世。李培認為,香港業界應抱正面心態去迎接這個轉變,11個城市融合得好是重大商機,當中雖然有利益分配及矛盾存在,但不應因噎廢食。新轉變讓我們思考,本地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及不足, 未雨綢繆就生機處處。李培笑說:「大灣區是未來;大香港是昨日。」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–
設計之都 深圳 VS 香港
香港地位特殊,中西文化兼容並蓄,設計人才輩出,在創意產業素具江湖地位。不過,近年一河之隔的深圳急起直追,不單設計的產品越見市場受落,全國不少設計從業員也聞風匯聚,人才技術鼎盛,大有挑戰香港味道。
深圳是一個年輕城市,文化發展速度快。2008年11月19日,深圳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「設計都」稱號。這點對香港的文化及創意產業來說,猶具意義。因為深圳設計行業的發展,其實原為香港設計業所帶動,但深圳後來居上,現時深圳擁有為數眾多,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。中國申奧標誌就是深圳設計師的作品。
相互競爭 各領風騷
香港受到挑戰?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會董羅花,本身是設計業專才,內地受敎育、香港發展事業,她對深港設計產業有這樣的評價:「深圳設計人才濟濟,資金充裕而且工作空間大,近年的3D設計軟件、打印技術等,早已超越香港,因此要在資源作比較,深圳或技勝一籌。」
不過,香港的設計意念獨特,這一優點,以深圳的生活氛圍是無法複製的。羅花解釋,香港設計師較天馬行空,創作上無政治正確等考慮,此外香港地少人多,才可設計出精巧細緻、兼具收納用途等小傢俱物品,優美處可媲美日本文化。她相信設計行業是意念先行,技術配合,因此香港深圳應是各有市場,與其說是相互競爭,不如說各領風騷更為合切。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–
組織重深耕 拒堅離地城
剛於3月成立的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」是一個民間組織,協會成立的目的,主要是認同中央發展大灣區的思維,並身體力行響應中港領導人「幫助年輕人」的號召。
協會主席李培表示,協會本身無政治背景,非紅二代也非富二代,自己出身基層,因此創會目的不在借此廣結商機做生意,而是有感於香港的年輕人,對內地認識不足,面對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重要議題,仍無動於衷,自覺要為年輕一代「做番D嘢」才決心成立協會。
18個區 創業講座
李培指協會特別之處,是注重落區做推廣敎育工作,深耕細作讓人認識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和發展,以至中國國策。
協會成立後,曾到城大、恒生管理學院作活動推廣,另外將在屯門及油尖旺區,舉辦青年人大灣區創業講座。今年協會的重點工作,是繼續在18區舉辦青年人內地創業講座,6月將舉辦深港文化交流音樂會,以及配合9月港珠澳大橋通車的大灣區音樂節。
— — — — — –